今天要繼續跟大家聊聊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戰前歌手純純,在她演唱的〈桃花泣血記〉一炮而紅之前,已以「清香」之名,短短三年之內,在古倫美亞唱片灌錄了很超驚人的數量:229面唱片!
究竟她唱了什麼,能讓群眾瘋買,還讓古倫美亞公司很快地把她簽為臺灣唱片史上第一位「專屬歌手」?
要了解留聲機時代(約為1950年之前)的錄音,首先必須先謹記在心的是,當時的類比錄音技術,錄進曲盤裡的是一軌到底的單聲道,無法剪接,也無法做數位時代很普遍的混音後製。為了要得到最好的錄音,每一首曲目都會錄幾個版本,從中挑選最適合的,再擇期上市,可能立刻製作出貨,也可能隔好幾年的狀況也不少。但是,不見得每一首都會發行,有些作品從來不見天日,也許預計正要發片的時候,政治和社會環境已經不合時宜了。
按照以上原則來判斷,純純灌錄的唱片,絕對比229面更多。而「純純」這個名字出現的時候,這229面唱片還沒有全部發行完畢。
其次,還需要了解的,是關於名字。當時的唱片藝人只要走紅到一個程度,就會有「分身」(這不是阿密特嗎XD),就算是只錄歌仔戲一個樂種也是如此。我的粗略估計,是灌錄過200面唱片以上的,幾乎都有兩個以上的藝名。所以當然,純純並非清香唯一一個藝名。
在這229面唱片中,九成是歌仔戲,有新編戲目,也有傳統劇碼。古倫美亞特聘專人寫劇本,多了新創曲調和對白,對歌仔戲的發展影響很大。而其中,長度最短的只有兩面,比如《李阿仙思君》。最長的是號稱「現代歌劇」的《月裡尋夫-周成過臺灣》,長達10面,播放時間大概是一杯熱茶從燒燙燙到冷掉那麼長吧。
以伴奏來說,以西洋樂器伴奏的歌仔戲很多(超摩登),比如她告別客家戲之後的頭兩齣《鄭元和》和《陳三磨鏡》皆是,厲害的是一點都沒有違和感。漢樂歌仔戲也非常精采,如《福州奇案》、《採花薄情報》,篇幅長、劇情精彩,聽起來非常過癮。《福州奇案》以在演唱之間穿插對白的方式,開啟了「新款歌戲」類型;如今再重新聆聽的我們會發覺,原來漢樂不代表風格陳舊啊。
以歌仔戲傳統的「四大齣」來說,清香最常演唱的是「陳三五娘」這一齣,不管在古倫美亞、或古倫美亞旗下的副牌黑利家都發行過。試舉數例。以清香為名的作品有《陳三磨鏡》、《陳三自嘆》、《陳三作長工》、《陳三寫詩》,用百花香為名的有《益春留傘》、《陳三磨鏡二本》,還有在黑利家以梅英為名唱的《五娘探監》,總共約十二段錄音。
清香還有另一個名字「滿臺紅」,是僅在駱駝標(後改由黑利家再版)出現的,內容特別有趣,後來極少再有這類作品。比如一枚正反面分別為〈北兵拞路鰻〉、〈烏貓格烏狗〉的笑話(但是實際上不太好笑啦),還有那齣超長「現代歌劇」。和她演對手戲的表演者,光是看名稱就讓人想笑,叫做「高貢笑 」——很會說笑!
後世也許不再認識百花香和滿臺紅,情有可原,因為這兩個名字都是曇花一現,從此消失。唱歌仔戲的清香留了下來,在副牌唱歌仔戲的梅英也留了下來。梅英既會唱歌仔戲,也會唱流行歌,清香繼續唱歌仔戲,流行歌就留給純純去唱,偶爾「愛卿」跳出來唱兩首翻唱曲。
無論如何,整個戰前沒有任何歌手的地位和份量,比得過不斷有暢銷金曲的清香。那麼,近百年後的我們,怎能不重新認識這個具有豐富生命力的聲音?
#本文原標題為「『變身純純之前:清香歌仔戲大盤點』——純純解謎系列其二」,原刊於臺北一九三二粉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