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聽見老聲音戰前臺灣 台灣第一天后純純史前史

台灣第一天后純純史前史

by Light Whisperer

對臺灣聽眾而言,純純這個藝名在1932年年中突然蹦出來,但在一手提拔她的唱片公司來說,他們是有計畫的捧出一個歌路多元的明日之星。

在前兩篇解謎文當中已經為各位純粉隆重的揭露,純純是先以本名「清香」或「劉清香」,出版了229軌錄音,才改名純純的。
不到十年間,她為古倫美亞總共錄了將近七百面唱片,不管怎麼看,都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啊。

一切的起點,都要回到1929年。
  

  
過去的研究以為,1914年臺灣最早的唱片以客家音樂打響第一聲雷之後,要到1930年,客家採茶戲在唱片史上才首次出現女性旦角。實際上,1927年的金鳥印唱片就有葉氏阿妹錄了24軌改良採茶。尚未進入30年代,清香與所屬的「小鳳園」也灌錄了14面唱片,包括〈紅娘過渡〉、〈游河南〉、〈浪子回頭〉、〈金錢記〉、〈道公君斬子〉。
  
小鳳園是個小小的客家戲班,從唱片資料看來,演唱者似乎只有清香、林泰山、張福來三人,而且就算唱片聽起來只有兩人的聲音,還是寫著三人的名字。
更有趣的是,不管是「三腳採茶戲」或後來的「改良採茶」,劇目通常都是由「一生一旦」或「一生兩旦」擔綱,小鳳園顯然走的是自成一格的路線。
  
〈浪子回頭〉這首曲子,就是只有男女主角各一人的說唱,內容來自客家三腳採茶戲「十大齣」的第十齣「十送金釵」。
歌詞單讀起來,除了一開始男主角對「臺灣婦女」開的地圖砲獨白(「你們這些女人齁都老是……」),兩人的對話只有骨幹的字句,省略了許多的對話細節,特別是那些兩人眉來眼去、喂來唷去的襯字虛字。這代表的是──要用聽的才過癮啊!

兩個歌手說的都是四縣腔客家話,雖然清香的演唱火候未到,她的音調活潑,細幼的嗓音俐俐落落的說著客家話。
年僅十五歲的她扮的是「阿乃姑」,與她演對手戲的賣貨郎為了討美人歡心,一送金釵、二送包頭、三送涼水粉、送啊送不停,唱到全身家當全部送光光,你說,這是不是真愛呢?
  
無論賣貨郎是否真的愛上阿乃姑,我們知道的是,古倫美亞從此牢牢黏住清香了!

  

#本文的寫作感謝唱片收藏家徐登芳醫師支援,原文刊登於臺北一九三二粉專

  

  

  

  

  

You may also like